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阅览
标亮 聚焦命中
下载 收藏 打印 分享

下载格式:

  • 全文:
保留字段信息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末位淘汰制的性质界定

【案情】

原告:中兴通讯。

被告:王某。

2005年7月,王某进入中兴通讯工作,劳动合同约定王某从事销售岗位工作,基本工资为3840元。中兴通讯通过网上公示的方式将规章制度告知王某。其中员工绩效管理办法规定:员工半年、年度绩效考核分别为S、A、C1、C2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价值观不符、业绩待改进;S、A、C(C1、C2)等级的比例分别为20%、70%、10%;不胜任工作原则上考核为C2。王某原在公司渠道管理部的分销科从事销售工作,2009年1月之后,因渠道管理部的分销科解散等原因,王某转岗至公司华东区从事销售工作。2008年下半年、2009年上半年及2010年下半年,王某的考核结果均为C2。中兴通讯认为,王某不能胜任工作,经转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故在支付了部分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王某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委裁决:中兴通讯支付王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余额36596.28元。中兴通讯认为其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服仲裁裁决,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不予支付王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差额。

王某辩称,考核为C2与不能胜任工作之间不具有关联性,中兴通讯没有提供其不能胜任工作的直接证据。转岗是因为分销科解散,并非因其不能胜任工作。中兴通讯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请求法院维持仲裁裁决。

【裁判】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兴通讯以王某不能胜任工作,经转岗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应对此负举证责任。根据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规定,C(C1、C2)考核等级的比例为10%,虽然王某曾经考核结果为C2,但C2等级并不完全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在中兴通讯未能提交考核依据等有效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该限定考核等级比例的考核结果不能证明王某不能胜任工作的事实。虽然2009年1月,王某从公司渠道管理部的分销科转岗至公司华东区工作,转岗前后王某均从事销售工作,存在渠道管理部的分销科解散导致王某转岗这一根本原因,故不能证明王某转岗原因系不能胜任工作所致。

本院认为,中兴通讯主张王某不胜任工作,经转岗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依据不足,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的赔偿金,故判令:中兴通讯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一次性支付王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余额36596.28元。

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判决现已生效。

【评析】

一、末位淘汰制的界定及源起

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1}这一制度源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杰克·韦尔奇创建的活力曲线,也叫10%淘汰率法则。在GE每年各级经理要将自己部门的员工进行严格评估,会产生10%的C类落后员工,通常表现最差的员工都必须走人。这种强势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优化组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后来,末位淘汰制被我国华为、中兴等知名公司所仿效。通过引入员工竞争激励机制,把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理念及市场压力传递给员工,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的状态,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竞争力。

二、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末位淘汰制

近年来,不少企业将末位淘汰制写入企业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中,作为绩效考核体系的一种制度方法,定期将业绩居于末位的劳动者降薪、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逐渐增多。司法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厘清劳动合同法视野下末位淘汰制的合法性问题。

1.末位淘汰制属于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

制定单位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权利,也是义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规定。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要想得到法律的认可,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制定程序合法。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其二,履行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显然,末位淘汰制属于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用人单位将其制定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履行前述的制定程序和公示义务,才可能得到法律的认可,成为用人单位管理员工的依据。

2.末位淘汰制能否作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

末位淘汰制属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但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对业绩居于末位的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法定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权(包括随时解除和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其中,用人单位可能援引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主要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劳动者业绩居于末位,是否构成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指劳动者明知或应知规章制度的存在,却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从事了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居于末位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一种主观从事的行为。末位淘汰制并不禁止也不可能禁止劳动者的工作业绩在单位内部居于末位。因此,即使劳动者业绩居于末位,并不意味着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不能以此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业绩居于末
······

© 北大法宝:(www.pkulaw.cn)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是全国目前数据最丰富、内容最权威、功能最强、更新最快、用户最多的综合法律信息平台。劳动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正式引用法规条文时请与标准文本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