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企业劳动用工十大典型问题
- 公布日期:2023.03.09
- 主题分类:
01 员工入职时未告知犯罪前科,物业公司解除合同是否违法?
裁判要旨
员工存在犯罪前科,但因物业公司在面试时并未主动询问或者要求员工如实申报个人基本情况,即使物业公司认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也不能以此为由要求提前解除合同。
案例
2016年4月9日,陈某与某物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安排陈某担任某小区的秩序员,合同期限三年。2018年6月30日,物业公司以陈某曾因犯抢劫罪受到刑事处罚,但在其入职时未主动、如实向公司报告相关事实,属于严重欺诈为由解除与陈某的劳动关系。陈某提起诉讼要求物业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加班工资、代通知金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共计41442.75元。法院认定物业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陈某入职时公司曾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询问陈某的简历及前科情况,陈某在未被询问的情况下没有主动说明前科并不构成隐瞒和欺诈,物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系违法解除,需要支付经济赔偿金。
风险提示
物业公司在面试时应当规范相应流程,对于面试人员需要询问或核实哪些问题均应该予以明确,要求员工签署如实申报个人基本情况及犯罪情况表等,以便合理安排工作。
02 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
劳动关系应该根据劳动者是否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或者监督,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否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提供基本劳动条件,以及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等因素综合认定。即使物业公司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若是在员工工作期间一直接受物业公司管理、安排工作,则员工与物业公司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案例
2019年3月,李某入职甲物业公司,担任某小区保安工作,双方并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甲物业公司多次向李某转账,备注为“代发劳务费”。
后续甲物业公司将保洁、保安服务等岗位外包给乙公司,由乙公司向包括李某在内的员工发放工资。2020年4月,李某脑出血住院治疗。出院后,李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甲物业公司支付工资、医疗保险待遇损失、病假工资等合计25万余元。甲物业公司以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支付。仲裁委经审理后认定,李某不属于劳务派遣,与甲物业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裁决甲物业公司承担支付义务。
风险提示
在大量劳动争议纠纷中,确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解决纠纷的关键。为了控制人力成本,保安、保洁服务外包是物业公司常见的实践操作,但是往往会引发相关纠纷。因此,物业公司在选择是否采用劳务外包或劳务派遣方式时,应当明确两者区别,结合公司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用工方式,避免产生用工风险。
03 劳动合同补签,物业公司是否需要支付二倍工资?
裁判要旨
员工补签了劳动合同,应当认定已经确认劳动合同期限已经涵盖未签劳动合同期间,属于其对之前未签劳动合同期间的追认,不能再次向物业公司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案例
2016年4月7日,谷某入职甲物业公司从事小区秩序维护工作。双方于2016年8月18日补签了劳动合同,劳动期限自4月7日开始计算。10月,因谷某工作失误,甲物业公司与其协商签订了《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表明在职期间工资已全部结清。自签字之日双方之间用工关系终止,双方之间不再有任何债权债务关系,不再有任何瓜葛。后谷某以甲物业公司未签订合同需支付工资差额为由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但仲裁委员会出具了不予受理通知书。谷某遂诉至法院,要求甲物业公司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一审法院判决驳回谷某诉请。
风险提示
实践中,存在部分物业公司为了逃避社保缴纳,拖延或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物业公司应当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若是员工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未签订,也应当留存相关证据,以防员工以公司不签订合同为由要求支付二倍工资。
04 员工签收了工资表,物业公司是否仍需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裁判要旨
物业公司安排员工在配电房从事值班、巡查工作,工作24小时休息48小时,符合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特点。员工总的工作时间超过总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物业公司应支付工作日延时加班工资。
案例
高某入职某物业公司,在配电房从事值班、巡查工作,上班24小时,休息48小时。工资标准不低于2700元/月。后高某在提出辞职后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物业公司依法支付其加班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等。物业公司抗辩高某已签收工资表,公司足额支付了加班工资。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做出仲裁裁决书,裁决某物业公司支付高某超时加班工资和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风险提示
提醒物业公司注意,在针对巡查、保安等工作时间较长的岗位,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可采取调休、轮岗等方式平衡加班次数。与此同时,物业公司应当建立规范的工资表发放和签收流程,除了要求本人亲自签收外,也应在公司内部操作系统或者微信、短信、邮箱等通讯工具中留下痕迹。在与员工产生工资相关争议时,可以提供多方证据予以证明。
05 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物业公司需承担哪些责任?
裁判要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案例
范某是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2020年2月入职公司后,公司出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只向范某发放了小额补贴并未缴纳社保,且认为双方已经达成合意不再缴纳社保。2020年10月,范某在值班时不慎摔倒,导致手腕骨折,事后共计花费医疗费、误工费、陪护费、营养费等相关费用5万元。因与公司协商不成,遂将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认定工伤并要求公司承担所花费的所有费用及后续补偿。法院依法判决,支持了范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风险提示
由于物业行业用工需求量大且准入门槛低,很多物业公司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存在不给员工缴纳社保的现象,但是员工在工作期间如出现工伤和工亡现象,物业公司需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工伤费用。因此,物业公司应当及时给员工缴纳社保,以此降低用工风险。
06 医疗期满后员工拒不返岗,物业公司应如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