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劳动法规 > 立法资料 > 正文阅览
标亮 聚焦命中
转第
下载 收藏 打印 分享

下载格式:

  • 全文:
保留字段信息

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保障劳动者核心权益——最高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法宝引证码】

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保障劳动者核心权益——最高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2025年1月21日)


  保障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关系基本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岁末年初,在劳动薪酬结算高峰期,党中央、国务院专题部署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各职责单位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要求,做好恶意欠薪案件办理工作。为推动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不断走深走实、推动打赢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攻坚战,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起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就发布的典型案例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2024年以来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主要情况和做法?
  答:2024年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持续开展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根治欠薪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依法打击、从严惩处恶意欠薪犯罪,有效发挥刑罚的惩治和震慑作用。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批准逮捕612件617人,同比上升17.2%、16.9%;依法受理审查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2892件3473人,同比上升4.3%、5.4%;依法提起公诉1495件1866人,同比上升4.4%、7.3%。二是依法履行立案监督职能。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2024年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03件110人。三是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保障被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优先、及时、足额支付。办案中,加强释法说理,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并协调各方,督促欠薪企业和个人支付报酬。2024年,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共计人民币2.44亿余元。四是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等制度,对具有真诚认罪悔罪、足额支付欠薪获得谅解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宽。2024年对具有上述情形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诉决定1326件1639人。
  问:从检察机关办理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来看,这类案件办理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虽然案件体量不大,但属于典型的小罪名、大民生,案件办理有以下特点:一是被害人人数众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权益。这类案件通常涉及大量劳动者,大多数案件都有数十名甚至数百名员工被拖欠工资。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劳动报酬,该犯罪侵犯的是劳动者最核心的权益,可能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基本生活受到直接、严重影响,尤其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时,容易引发过激维权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案例二就体现了对于引发过激手段讨薪且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从严惩治,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被欠薪者的普法教育,引导依法讨薪、依法维权。二是欠薪领域集中、数额较大。从近年办理的案件看,建设工程领域欠薪行为高发多发,是农民工欠薪的重灾区,不少案件欠薪金额高达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实践中,该领域长期存在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使用不规范等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解决。此外,欠薪讨薪的行业不仅主要集中在传统工程建设领域,在电商平台,物流等行业也时有发生。三是嫌疑人隐匿转移财产较多,维权、取证难度大。犯罪嫌疑人常常采取逃匿、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常见的有逃跑、藏匿,销毁或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等与劳动报酬有关的材料,且在政府有关部门介入后仍不支付。实践中相关部门如何查实、评估用人单位的支付能力存在难点,许多用人单位不配合劳动部门调查,有的涉案单位逃避监管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与劳动者签订“阴阳合同”,有的编造虚假地址等,为相关部门准确认定是否
······
© 北大法宝:(www.pkulaw.cn)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是全国目前数据最丰富、内容最权威、功能最强、更新最快、用户最多的综合法律信息平台。劳动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正式引用法规条文时请与标准文本核对。